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地形和天气形势对临汾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裴坤宁, 王雁, 闫世明, 蒋云盛, 郭伟
干旱气象    2022, 40 (5): 879-887.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5-0879
摘要359)   HTML3)    PDF(pc) (17436KB)(1022)    收藏

为了研究临汾市大气污染的输送特征,利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6—2017年临汾市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提供的水平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数据,基于HYSPLIT4(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式,采用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研究地形及天气形势对临汾市24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24次污染过程的海平面环流形势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蒙古高压底前部型、低压前部型、华北高压后部型、河套倒槽前部型、均压场和低压带型。(2)模拟后推24 h和60 h的聚类轨迹分别可以代表地形条件和天气形势对临汾市大气污染的影响。(3)模拟后推24 h的聚类轨迹显示,气流可沿吕梁山背风坡下沉输送污染物,向南开口的倒“凹”字型地形配合近地面西南风可造成临汾市污染,也可通过碰触周围山体后折返回流到临汾市。其中,以西北方向沿吕梁山下沉输送为主。(4)模拟后推60 h的聚类轨迹显示,在有利天气形势影响下携带污染物的气流与偏东或偏南的气流相遇后发生转折回流至临汾市,地面西南或偏东风使湿度增加,造成污染物粒子吸湿增长。地形和天气形势均对临汾市大气污染的输送路径有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